最近的事很多,精神上很疲惫,也想适当地休息下,所以对高校科幻社团的考证工作做一次复盘。
在社团成立注销上,之前整理的《可考成立时间表》已经相当完善且详尽了,也咨询参考了上世纪不少前辈的意见,他们给出的回答几乎都表示“表格已经相当全面”了,可能有个别遗漏,只能随缘进行考据了,因此这一项目已经正式完工,日后也不会再做更多修改了。
9月20日延伸出《成立注销详表》,将具体的创社社长,注销日期,注销原因及社团变迁历史纳入表格,这也让相关数据拥有了以图表形式展现或更进一步梳理成文的基础。原本还想更具体到各省份,但迫于时间和精力便没有制作了。
具体数据如下:
总成立数为285个,初代成立数为224个,重建数为61个,注销数为198个,现存数为87个。
在社团现存信息上,南方科技大学科幻协会和电子科技大学科幻协会均已渡过难关,恢复了正常的运作状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幻协会,北京邮电大学科幻协会等高校科幻社团的历史得到了进一步较完整的详细考证,但仍同超半数的社团一样——历届社长信息缺失。联系社长的很大一个原因是社长直接掌握了当时社团的几乎全部资料和信息,也清楚当时社团的状态以及举办的各种活动,这比在网上扒资料要清晰也更加官方。
这里不得不谈谈在科幻社团里“发病”的事情。从过去在多个科幻社停留的感受看,“发病”和“复读”似乎是一种常态,但真正健康的生态还是尽量减少这二者在群内的浓度,因为这大大增加了社群的小圈性,在新人入群时容易造成劝退。
从百度百科的有关释义看,贴贴一词出自一部日本动漫,多用来形容两人之间关系和互动十分亲密,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借用川大幻协粥粥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毫无缘由的贴贴”只是“为了贴贴而贴贴,只会吓走新人”。
当然,笔者也在思考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关系和互动非常亲密的情况,也就是有缘由的“贴贴”,因为在过去半年内有许多幻迷甚至幻协官号间接或直接地因为各种原因和笔者“贴贴”过。这当然是一种友好和喜爱的象征,大部分情况下发出贴贴的原因是“对对方有着相当好的好感”或“初印象相当好”。
笔者起先也不清楚这样一个词语,只是去年在“零重力科幻评论群”隐约看到了一些雏形,今年年初的“高校科幻协会负责人联盟群“则达到了巅峰,那时笔者刚刚入群,在群内也开始跟着复读;而在进入了四川大学科幻协会2020级群后看到了一些协会成员统称的“怪话”,也渐渐开始潜移默化地思考其包含的意义并开始大量“贴贴”和“怪话”,而这些话说出后在压力很大时确实能够放松身心。
一定要说的一点是,在深入接触“怪话”以前笔者是非常反感这一类内容的,尽管笔者今天才去找“贴贴”的出处及其含义,但从“王二”,“摸鱼人”,“奶糕”,“zmm”,“吉吉”,“rua”,“贴贴”等等内容来看,放眼到其他几个科幻协会也有“唯一神”,“先辈”等等模因存在,可见对部分高校科幻社团而言,部分社员在科幻协会水群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群信仰”,而许多坚守的意义则在于此,绝大部分社区信仰来自于“社团/作家前辈”和“b站动漫梗”。
笔者想强调的是,虽然是出于对对方的喜爱,但也应有相关的底线,可以作为一种私下释放心情的手段,而坚决不能作为社团的主导力量或流行元素。对这一类的“发病”信息,最核心的一点是社员是否接受,然而这一类信息放在社团的公共交流终归是不好的,还是建议下设一个小组,相关联的接受者只在小组内活跃,这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干扰日常的社团交流。
目前,西北工业大学科幻协会和四川大学科幻协会新一届的管理层都对“发病”行为进行了严格约束与规范,明令禁止“发病”行为。
这里也要说明为什么很多科幻群加了就退,因为此前大部分时候加一个群只是为了在里面找历史资料,当把整个群资料复刻完后,目的达到就退了群,在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去看这么多群。
对高校科幻社团历史建档计划网站,建站非常耗精力,需要一个对各种代码非常精通的程序员才能完成,所以目前网站页面只能保持现状不变了。希望幻协会长们能够把社团做的非常规性活动(征文等特殊性活动)在宣传时转发到联盟群或私聊页里,这样有空回来时能看到并做及时处理——如果能找到一位有空的幻迷帮忙打理打理网站或自行梳理近期的社团动态则更好,形式是文字叙述加图片。
说到奶糕,就不得不提他的别名许先生。
初识许先生是一年前的7月22日,那时,为保存中国科幻历史而建立的“科幻维基留存”项目刚刚创建一个月,他表示希望能够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补充一些他平时看到的资讯。7月25日,他告诉我协会换届了,工作量很大,应该不会有时间再参与了,那是四川大学科幻协会2019级和2020级互相交接换届社长的时候。很快地,8月4日,他代表高校科幻平台来询问我《零重力报》的转载有关事项,希望能建立一个长久的合作关系,并表示“多办几期或许你们就能走上正轨”。对个人而言,这是第一次有外界科幻组织和我产生联络关系。
当时报纸的各种栏目和信息都设置的比较随性,前三期都做的相当简陋,所有的稿件都来自于当时的衬衬杯科幻征文以及零重力科幻,一骑星尘老师当时还把第三期的资讯部分帮忙转给了《科幻世界》网络部,后来《零重力报》第三期正式被打印出来是在8月29日,我将杂志实体的图片转发给许先生, 许先生回复道:“你们走的很远,远超我的预期,我都有些惭愧”,接着谈了谈制作实体版的过程。那时候零重力科幻上下都非常支持刊物,但此前多次提到过这一期排版混乱,打印效果也差,在现在看来是最粗制滥造也是最混乱的一期,后来终于有机会在2021年6月3日对有价值性的稿件进行了重制并收进《零重力报》第6期。
接着9月4号重病住院休学,因此连续两个月都没有联系过许先生。11月8日,那是再次准备回医院的时候,看许先生发了一个声明要开始删群,此前他已经加了两百多个QQ群,想必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做了相当多的外联工作,这也为他后来组织第三届星火杯全国高校科幻征文,多校共读活动,社团文化节等等优质的大型活动奠定了基础。
那个时候在做个人资讯刊《河流》,也借此契机制作出了2020年科幻资讯特辑,即花费了五天时间,将2020年全年的科幻资讯进行了整理,后来杨枫老师整理的一个缩减版本在2021年1月1日发在了“科幻百科”微信公众号上,刊物制作完毕是2020年12月27日,当时邮寄给了一些科幻从业者,科幻光年,瓦力等等,也为许先生邮寄了一份。令人感动的是,许先生留下地址的时候留的是到付,多么可爱的人呐!不过当时大家都是统一发货,而且本身是免费送出,也不好收邮费的钱。
当时也非常巧合,刊物到达科幻光年老师手里时刚好遇到他和余卓轩老师,陈楸帆老师和金雪妮老师进行四人聚会,这也为后来的一些联络和合作提供了一些引子。
令人惊喜的是,《零重力报》真的走上了正轨,在瓦力,不暇自衰,松果,咸鱼银,刘艳增,简妮和刘啸等老师的支持下,《零重力报》终于完成了改版,于1月31日出刊第四期,不仅排版上大大改良,印刷质量也变得相当容易翻阅,其取得的效果超乎预想,第一次收获了相当的好评,以至于后来《纪念刊》的印刷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89本。
2021年2月3日,我开始在高校科幻负责人联盟群宣传有关高校科幻社团的信息,即希望收集高校科幻社团的介绍并加在中文科幻数据库内,那时还没了解过高校科幻社团,也不知道其断代的情况,为高校科幻社团做考据的种子也在这时被埋下,那天晚上22:20,许先生将四川大学科幻协会的基础资料发给了我,这也是我收到的第一个高校科幻社团资料。
2月14日询问许先生能否在群里建立一个高校科幻社团的资料保存文件夹,不过由于一直在做刊物的缘故一直到5月10号才实现,但这期间也做过零散的社长考据,提前和奶糕一起把10年~20年的社长信息完善。
《零重力报》第五期对2~4月份高校科幻社团做的活动进行的总结应该说是对当时社团情况的一种试探,看看有多少社团活跃,能否反映一种整体性的面貌。而在当时,许先生相当详细且细致地提供了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从3月~4月份做的全部活动以及照片,甚至将一些隐秘信息也传给了我,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四川大学科幻协会所蕴含的强大力量以及他们logo所代表的含义——细致内敛的后备工作以及海纳一切幻想的天空之翼,也要感谢粥粥在早期提供的一些支持,这些因素都促成其成为零重力科幻维基–高校科幻社团里第一个被完成的条目。
同期时间内,许先生还开放了群聊内允许陌生人互发信息的选项,这为和多个高校科幻社团负责人迅速取得联系提供了重要保障,大大增加了相关联的留言时间。
一直到后来考证出四川大学科幻协会挂靠科幻部门及出刊的历史并在孙悦帮助下完善了00年~09年的绝大部分社长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能被许先生这样信任和支持,动力也显得更足;他还自费购买了《零重力报》第五期及《纪念刊》并捐赠给协会;他联系老图书馆馆长找到了07年幻协在成都国际科幻奇幻大会上表演人列计算机的视频;可能唯一的缺憾是没能搞到许先生在任期间幻协的明信片做收藏,那是2021年5月15日。
再后来,四川大学科幻协会换届了,2020级群变成2021级群,此前迫害奶糕的快乐似乎变得稀少,奶糕也不再能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11月5日奶糕忽然发来信息“番茄晚安”“啊不是”“河流晚安”以及头像框的变化时我仍然未能察觉,一直到刚才粥粥揭开谜底——祝福他,无论是作为奶糕的温暖可爱还是善解人意,还是作为许先生的严谨负责,都让人难以忘怀。他和社员打成一片,可以被rua和调侃,可以经常组织令人目不暇接的大型活动……奶糕将永远留存在那些温暖的日子里,在历史长河中照耀着幻协并继续砥砺前行。
河流写于2021年11月11日零时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