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千紫
成立难:当时我在陕师大申请了两次都没有通过,这不怪学校,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准备的东西确实不足以支撑一个社团的成立和发展。我自己分析了一下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喜欢科幻的人实在太少,其实有很多学生看科幻小说,但是还达不到“我想要进科幻社团”的程度,所以也没有很强的欲望去成立社团,另一方面是因为科幻社团举办的活动比较单调,无非是观影会、讲座、征文比赛,观影会这项活动学校的电影社团也可以替代,讲座除非能找到科幻大咖来支持,不然办起来的影响力也不大,而让科幻大咖来支持,也要考虑到嘉宾的路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出席费等问题,一般社团经费不足以支撑(这里要感谢夏笳老师和宝树老师,无偿自费来参加活动以及当征文比赛的评委,也给予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支持)。而征文比赛想要吸引更多人来参加,也需要丰厚的奖品,这一点也涉及到社团经费的问题(社长会员自掏腰包办活动的也挺多的,但也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总结下来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受众小,经费少。
发展难:
- 招生难。因为我在陕师大没有申请成功社团,于是联系了西安其他高校的科幻社团,同时也参与了长安大学科幻协会和西交大科幻协会的招新,后来入职微像后还去了北师大科幻协会招新的现场。同样还是那个问题,喜欢科幻并愿意加入的学生少,科幻社团的吸引力小(主要是活动的吸引力小,没有很丰富的社团活动经历,所以学生来看看就走了)。
- 社员黏性差。其实很多大学社团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大学生最主要的精力基本上是学习,考研保研,社团只是丰富课余生活的,如果一个社团长时间没有新活动,或者活动不够吸引人,都会造成社会流失。没有活动社员就没事干,活动不够吸引人久而久之社员就对社团的整体发展没有了期望。而为什么活动少且无法吸引人,又回到“成立难”中说过的几点问题。
- 经费不足。这也是很多大学社团遇到的问题,并不只是科幻社团。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 社团的活跃度太依赖社长。通常来讲,某个科幻社团在某个年份非常活跃,那一定是因为社长是一个喜欢组织活动且喜欢社交的人,比如我当初也是一个人联系了全西安的高校社团,铆足了劲非要办活动,虽然最后办成了,但是我的热情也在期间被消磨掉了不少。因为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很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达成的效果并不好(当然也有我自身能力问题),所以难免会失去热情。除非像我、华文这些毕业后也准备科幻行业的人会一直坚持下来,其他学生哪怕再喜欢也很难坚持(我中途也差点放弃)。如果经历换届,新社长并没有那么活跃,那么这个社团也会慢慢没有了存在感。大学社团的换届基本上是一年到两年,时间段,换届快,所以难以持久的发展。当然可以依靠一个靠山——指导老师(比如重庆大学的李广益老师),但老师自己还有许多教学和科研上的任务(好在李广益老师本身也进行科幻研究,所以他们社团的公众号也能持续产出内容),并不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社团上。
- 社团活动执行困难。后来我入职微像以后一直在负责微光高校科幻基金项目,前前后后也接触了十几个科幻社团,当时微光计划给每个社团的经费是五千,这笔钱对于一个社团发展来说已经很多了,也出了一些成果,但是大致上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平常都有自己的功课,能投身社团工作上的时间很少,我们当时也会定期给予社团指导和意见,但公司还有主营业务要做,也并没有很多的精力来看每一个环节。那为什么有钱依然没办法出成果?又回到了那个问题,人手不够,所以活动执行很困难。每个社团能有两个负责人都很好了,通常是只有一个学生在做事,当然学生也必须要考虑现实问题,参加这个社团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能收获什么?如果长此以往没有收获只有付出,很难继续坚持。
可惜的是,我至今没有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些问题在我看来也是无解的。更多的时候只能期望一个活跃的社长给社团带来短暂的生机,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王千紫
2021.08.04 20:53
好多时候都是会长一个人忙前忙后扛下了所有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