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婕
原文刊登于《科幻世界》2007年第6期“回声”栏目
记得年少时读三毛,挺喜欢她的英文名echo。现在回想起来,几年前在我们做科幻协会的时候,所渴望所寻求的也是一种回声吧。
那时候武汉地区好像还没有科幻协会,我们所知道的科幻资源也很少。在我们进校以前,听说学校里曾经组建过一个科幻协会,可在我们入学以后,它已经消失了。未能与学校的科幻前辈联系上,在那时也是一种遗憾。我们自己从头组建一个协会不是容易的事情,其中的决心与甘苦,只有有过相同经历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也许一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在背后已需要付出不少心血、克服不少困难。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协会在建立之初已经得到了不少科幻迷的响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会员人数发展到三四百人。想起来,这是对我们当时努力的最大鼓舞,也是我们所获得的强有力的回声。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当时条件很困难,但我们还是得到了很多科幻作家热情无私的帮助与支持。记得当时协会最大的一次活动创意大赛,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科幻作家刘慈欣、韩松、北星、郑军和刘相辉担任评委,在颁奖的时候又邀请到王晋康老师到场。以我们协会当时的“经济实力”,是无力邀请王老师专程来武汉的。这其实缘于湖南科幻协会带给我们的机遇。在我们之前,湖南地区的科幻协会已有良好发展,记得当时还有一个有名的广播节目“科幻时空”。那时湖南地区的高校科幻协会已成联合之势,还举办过科幻节。正是他们的科幻节邀请了王晋康老师,我们身处武汉,凭借地缘优势,相当于在王老师回程时将他“拦截”下来,出席我们协会的活动。这是湖南地区的科幻协会为我们创造的幸运机会,在此我要表达迟到多年的谢意。我们协会从创建到发展,都得到了很多作家的关心支持,除上述各位老师以外,还有刘兴诗、于向昀老师,而郑军老师,从一开始就对协会建设提出过建议,并专程来武汉大学做过科幻讲座。在此我仍要再次表达深深的谢意,虽然那段时光早已过去,我们对各位老师热心支持的感激从未逝去。我想,这是我们当时得到的最意想不到的回声,也是最让人感动的回声。
几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群更加富有活力和朝气的人找到了我,告诉了我他们的勇气,他们做这些事情的信念和正在筹备武汉高校科幻联合会,现在武汉地区已有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几个学校的科幻协会。他们的执著和热情令人钦佩。几年以前,当我还在孤独地探索着协会的未来时,我曾经向往过武汉地区不止一个科幻协会的情景,几年以后,我终于有幸看到了当时寻求不着的“回声”和希望,在此深深地祝福他们!
武汉大学科幻协会前会长科幻作家 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