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不完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幻协会(第一代)创社社长手记

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幻协会第一代有关考古由四川大学科幻协会镜音铃在瀚海星云bbs上挖出,由河流进行整理。

  • 1999.11.2挂靠科协成立俱乐部
  • 2003.9.12科学技术协会无人注册,借此机会,景鸿鹏,姜节汇和董义乔独立幻协,宋似雪任会长
  • 2005.6.26创社社长宋似雪毕业,李兆毅接手,似乎留任好几年,期间变革情况不知(科大08级之前都是五年制的,应该是延毕一年)
  • 2010.6-最后一任社长幻风/yqwerty(网名)毕业,协会无人继承注销
  • 2014.9.17有一次筹备记录,但该代在2015年因为答辩失败未能成立社团。
  • 2017.4.27纤维(Lex)重新将这一代聚拢于该天重建科幻社(第二代)。
  • 2017.04-2018.09纤维(第二代创社社长)
  • 2018.09-2019.09王天澍
  • 2019.09-2020.09麻酱
  • 2020.09-2021.09蝴蝶
  • 2021.09-2022.09柴瑞杰

以科大校徽和电影《E.T.》为灵感制作的协会早期LOGO

宋似雪,瀚海星云BBS的开发者之一,在16开的白纸上绘出中科大第一份科幻爱好者召集海报。这一年,拿着《科幻世界》做暗号来二教接头的十几个99级新生,创建了中科大科幻协会(第一代)。

发信人: sixue (宋似雪)

标  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科幻协会注册申请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3年09月12日20:38:23 星期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科幻协会(以下简称科幻协会)原本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的分会。于1999年11月2日成立,当时称为”科协科幻迷俱乐部”,一直坚持活动。

    2001年11月,科幻协会进行了一次改组,确立每周例会的活动方式。改名为”科协科幻研究会”,习惯上称为”科协科幻部”或”科幻协会”。

    经过一年的坚持活动,摸索出自己独特有效的活动形式,这种方式以读书会和沙龙为主,内容是对国内外科幻进行研究,组织阅读国外名著,包括科普,同时紧密结合 BBS。

    此后的活动一直保持稳定,活动质量稳步提高,令会员感到很有收获,同时不断吸收新会员。

    本学期与科协失去联系,因此申请独立登记注册,以继续开展活动。

    负责人:景鸿鹏 321-208 3634953 PB99007013 大气物理

            姜节汇 西7-627 3620164 SA03011093 计算机应用

            董义乔 221-234 3648483 PB01203271 天体物理

                                              2003年9月10日

发信人: sixue (宋似雪)

标  题: 中国科大科幻协会的声明

    本学期,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未在学校登记注册。原科协科幻部(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科幻研究会”)在社管委独立登记注册。

    即日起,本协会正式称呼改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科幻协会(简称中国科大科幻协会或科幻协会)。

                                                      中国科大科幻协会

                                                         2003年9月12日

本文未找到完整版,【3】及后续有所缺失,待补充。

会长手记(I)寻找科幻协会

1999年,我刚进入科大的时候,就到处找科幻协会。

    首先是找海报。当时,东区的海报栏还是很热闹的,每天吃饭的时候,总有一群人端着饭缸围在那里看海报。我天天去看有没有科幻协会的招新海报,一直也没看到,倒是看到了一个科技协会的成立宣言。

    我就开始怀疑,不会是科大根本就没有科幻协会吧?要是没有怎么办?我办一个?呵呵。然后,我接触到了BBS,在BBS上找到了科幻版,科幻版上倒似乎有不少人,但就是没看到科幻协会的活动的迹象。 (记得当时的版头上写着”驻金星记者 xxx””驻水星记者 xxx”,总之是很多人很有组织的样子,还以为那就是科幻协会呢)

    为了得到确切消息,我又去问了一个高年级的老乡(这个老乡还是荒原的会长,所以对社团应该比较权威:))他告诉我,科大没有科幻协会。当时确实很惊讶,科大居然真的没有科幻协会。

    最后,我下定决心,自己办一个。

    其实,当时我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很有一种像希特勒白手起家一样的自豪感,直到很久以后……现在自豪感还是有的,但是希特勒的感觉总算丢掉了。

会长手记(II)杨柳和朱洲

1999是一个奇妙的年代,一切不可能都会成为可能。——题记

    下定决心以后,我就做了协会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我写了一张求友启示,那是一张16开的白纸,我特意买了一只签字笔(蓝色),贴在海报栏。

                            启示

                      本人痴迷科幻,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请与321-610 景联系。

    大概是这么说的,字句已经记不清了,只有第一句是绝对没错的。印象里这张启事大概是在那一年十一长假期间贴出的,可能是10月 2日,它标志着协会的历史进入了第一阶段“筹备阶段”。

    启示贴出当天就有了反响(应该是上午贴出的)。

    晚饭时分,我从食堂回来,在信箱里看到了一张纸条。纸条的内容基本上已经忘了。(只记得“本人喜欢科幻,但不敢说痴迷”,看到这句话,我觉得自己那启示有点吹牛……)

    纸条上的地址是321-306 ,我就上去找他,其实我是个不太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所以说去敲门的时候可以说是怀着忐忑的心情。

    杨柳,9900,少年版,比我小四岁,湖南人(印象是),科幻协会除了我以外的第一个会员。编号B1。(注:会员编号,后取消,下同)

    其实杨柳是一个很内向的人,我们大约聊了半个小时,但实际上也没什么说的,只有我提到“《第一推动丛书》我很喜欢”,他说“哎呀,那个我看不懂”,所以说第一推动还是很能吓唬人的。

    然后我们谈到组织科幻协会的事,我们大致描绘了一下前景,对一系列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能想起来的有两条:

    1.继续招人

    2.在BBS上寻求支持

    这次会谈标志着筹备活动的开始,确立了协会的第一个领导集体,可以称之为“景-杨轴心”。

    朱洲,9900,零零班,比我小四岁,江苏人。我和杨柳聊的时候,他也在场,后来入会,是杨柳发展的第一个下线。编号B2。

    我告辞,临走时谦虚了一下,“其实我也不能算是痴迷,那只是修辞”。

    实际上到此为止,杨柳的事迹基本上就结束了。他虽然是创始人之一,筹备期间开会也都来,但是很少发言,基本上对决策没什么影响。这也是性格使然。

    其实,到现在都觉得奇怪,杨柳这么内向的人居然会成为科幻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只能说1999是一个奇妙的年代,一切不可能都会成为可能。

    而朱洲,则是一个很外向的人,而且还喜欢装成熟,装明白,说话喜欢头头是道,侃侃而谈。

    朱洲后来倒是还有一些事迹。

会长手记(III)林玲和李湛

在此之后,我又受到两张条,这是两个女生,林玲和李湛。

    林玲,9902,四川人。

    李湛,9918,合肥“土著”。

    然后我就打电话联系上她们,和她们约定各自发展下线,并且决定找一天把所有会员都叫出来见个面。

    这样,我们协会就有了四个会员:我,杨柳,林玲,李湛(这时朱洲还没入会)。一般,我习惯称这四个人为创始人。

    然后大家就各自发展下线,特别是林玲发展的最快,很快就拉了十来个人。当时我还曾经考虑过协会的组织方式,我受科幻世界的科幻迷俱乐部启发,打算详细登记会员档案,但是大家听说还有年龄一项的时候,纷纷抗议,只好作罢。我还搞过一个编号系统,我是A1,杨柳是B1,林玲是C1,李湛是D1,朱

洲是B2……以此类推,后来由于大家觉得这个编号系统过于恐怖,被迫取消。

会长手记(IV)第一次见面会

        参考资料 1

    9x年,据科幻世界统计,中国科幻迷男女比例9:1。

        参考资料 2

    据不完全统计,科大男女比例9:1。

        参考资料 3

    99年,据本协会统计,本协会男女会员比例1:1。

    协会的第一次见面会是在一个星期日,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就是10月10日。

    那时我们没经验,定的时间是十点多,地点是二教某个教室。

    那天我拿了本《科幻世界》(暗号)去二教,到那才知道,大学里有一种东西叫做上自习。那个教室已经满了,所以只好在外边等着。

    一会儿,我看到一个女生。

    然后,搭话。

    她就是林玲。

    那一天,李湛没来。她说她要回家,后来的活动中,李湛也经常缺席。

    会员来的不少,特别是林玲招得最多,很多女生,其中9920的最多。还有一个9902的男生孙伟,后面还要提到他。

    那次,男生女生的人数几乎差不多,这在一个侧面上反映了林玲的能力。可以说,林玲在协会早期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无论是在讨论科幻时,还是商讨协会建设时,她都非常活跃,而且也作了不少工作。在四个创始人中,甚至还要算上后来的几个核心会员,她都是比较有组织能力的一个。

    这次会议参加者都是99级新生。

会议决定:

    1.协会名称,多种方案中大家选定了“科幻联盟”;

    2.关于注册,我负责去学生会问问,成立一个社团需要什么手续;

    3.关于宣传,大家感到急需宣传人才,林玲向我推荐了一个她们班同学;

    4.关于BBS ,大家都认为要在BBS 上寻求支持,这件事也由我负责。

会长手记(V)王毅

    这一段有点记不清了。

    99年的时候,科大的社团管理体制和现在还有很大不同。社团是由学生会管理的,学生会下社一个机构“学生社团管理办公室”(大概是这个名字)。(以上知识是我在《大学生手册》上查到的,所以说《大学生手册》可是个好东西啊。)

    当时负责人叫王峰(反正姓王,其实我一直不太清楚王峰的官衔是什么)。

    我到了学生会,说“我们要成立科幻联盟”。他们让我等一下,等王峰来了和他说(这个地方记不清楚了,也可能那个人只是让我等一会,并不是等王峰来;也可能那个人就是王峰,是他让我等一会的)。

    王峰来了,答复是,“现在学校里已经有科技协会了,科技协会的功能其实就是两个,科普和科幻,如果再开一个科幻协会就重了”。

    对此,我提出异议。

    王峰提出让我和科协的负责人交流一下,于是叫来了科协的会长王毅。

    王毅,9807,我的师姐。

    大家发现是一个系的,顿时亲近了不少(据说登记新生名单时,是她抄的我的名字)。

    科协提出的方案(忘了是王毅还是王峰首先提出)是把我们作为科协的一部分,一个兴趣小组之类的,对此我表示不能接受,谈判失败。我和她互留了通信方式,顺便留了王峰的电话。

    我说再考虑考虑。

    附:

    和王毅谈话时,提到科幻协会的前景,我特别提到创作的问题,并举出周宇坤的例子(98-99正是周宇坤最火的时候。实际上,周宇坤也是对我最大的鼓舞,我一直对科大出现自己的周宇坤充满信心(或者至少说希望),不过这个愿望到现在还不能算是实现)。

    但是王毅也提到科大的社团活动的不活跃,据说98年曾经组织过一次科幻征文,结果只收到两篇。

会长手记(VI)BBS上的第一次

    与此同时,协会在BBS上也出现了。

    开始的时候,我上网很不方便。99年有段时间,网络中心机房不办上机卡,所以我上机只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计算机文化和C语言》的上机课,一个是七系机房。

    当时的七系机房实在是个好地方。两个屋子的机器,都是至少能装 95+ie的,一小时一块钱,而且晚上开到11点。不过那个时候上网还很有节制,一般是周五去一下午加一晚上(周末一块五,所以我一般不去)。在那里我认识了MUD(一教的小屋都有一种小黑屋的感觉,实在是玩MUD和上BBS的最佳场所);学会了TurboC(当时编程的Linux服务器是公共机房的84.3,在系机房连不上,被迫用tc);还去了几趟安大BBS;还见识了CTerm这个漂亮的软件。

    但是,99年有段时间BBS不能注册新用户,所以好长时间我都没有BBS账号,

郁闷:(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在机房上机时,突然看到我们班一个同学在注册新账号,我这才知道原来可以注册了。于是我建立了第一个账号Jack_Phoenix,当时的时间是 [1999年10月16日21:37:48 星期六] ,我的个人信息里还记录着这个时间。

    这里为了将来叙述时大家容易看懂,还要叙述一下我的主要id的变迁。PBBS时代,我的主id是Jack_Phoenix,下设几个马甲Sixue_Exp,Wizard_Free,Jack_Physics(用来转贴)。系统转换后,Jack_Phoenix变了Jackfnx(后来改成

了jackfnx),Sixue_Exp转换成了sixue,其他的马甲基本上放弃了。另外,在其他地方我都是叫sixue的,所以后来我为了和外校网友联系方便,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干脆把sixue作为主id,jackfnx则不在本版出现了。

    建立帐号后,我又赶紧去网络中心注册(应该是一个星期一的下午)。终于可以发文了,但是,我还要等我有上机的机会。

    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于1999年10月20日,是对本版比较早的一篇关于1984的文章的re,已经被压缩掉了。第二篇文章就是关于成立科幻协会的倡议,如下:

发信人  :Jack_Phoenix(玄之又玄)         信区名称:PopSciFic[3231/6714]

信件标题:我们想成立科幻协会

原发信站:中国科大BBS站(Wed, 20 Oct 1999 18:57:25)

回信地址:Jack_Phoenix@bbs.ustc.edu.cn (玄之又玄)

我们想成立科幻协会,已经聚积了一帮人,但力量还是太小。

求助!

请打:3632215

会长手记(VII)Cody_Luo

    发出那封信之后,我再次上机是在10月25日(大概)。此时板面上有了几个回复(现都在精华区),最重要的回复是一个叫Cody_Luo的ID发的。他就是协会第一个网上招来的会员,也是第一个高年级会员。

    同时,Cody_Luo还给我发了私人信件,这也是我的第一封私人信件。

=========================================================================

发 表 人:Cody_Luo(阿蒙)                          版面名称:私人信件区[1]

文章提要:Re: 我们想成立科幻协会

源 发 站:中国科大BBS站(Sun, 24 Oct 1999 20:18:06)

好!我今天正想发这样一封信呢!

> 我们想成立科幻协会,已经聚积了一帮人,但力量还是太小。

                      ~~~~~~~~~~~~~~~~~~~~~~~~~~~~~~~

 太好了,请加紧联系,我正在拉人!

> 求助!

> 求助!

> 请打:3632215

    我记下了他的电话(记得很清楚,当时在七系机房上机,出来时才想起还没记

电话,又跑了回去;当时好象还没有笔,只好心中默念,出来以后还特意在走廊

的黑板上默写了一遍),回寝室,打电话。

    Cody_Luo说话的口音非常重,很难听懂。

    Cody_Luo,9700。实际上,他没参加过任何会议(当时找他很难,一般不在寝

室过夜,让我第一次见识了高年级的生活),基本对决策没有影响。但是至少在网

上给了我不少鼓舞,而且他拉来了一批9700的会员(虽然这些会员只是数字上的,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btw1:Cody_Luo的其他事迹还包括,曾经申请过科幻板板斧(Zhou_Lin时期,不

记得是否当上);曾经多次说有各种计划(但没有完成:P);曾经开过校内MP3服务

器;曾经开发了科大的选课系统。

    btw2:此ID已经自杀。

    btw2:wolfgang也许还可以补充一些关于Cody_Luo的情况。

会长手记(VIII)谈判

    电话中,我把关于科协的情况以及“兴趣小组方案”和大家通报了,大家都表示不能接受。(我们要做事业嘛。)

    于是我又去找王毅,谈判。

    当时我的理由就是科幻是文学,所以不应该放在科协(这个理由想了好久,最后也没起多大作用)。

    我提了个方案,科协改名为科普协会,做科普这一块,我们作科幻,但王毅不接受(因为本来就有点荒诞)。

    期间又谈了一些做社团的问题,王毅也介绍了一下科协的情况。

    谈判陷入僵局。

    为此,我们决定首先扩大我们的规模,招更多的规模,逼迫科协就范。

    于是,宣传问题摆上了日程。

会长手记(IX)9907

    为了和科协比规模,我感到我们招新人的速度太慢了,特别是第一次见面会后,基本就停滞了。

    于是热血了一把。晚上,我一个个敲开我们系的每个寝室,问:“有人参加科幻协会吗?”记得当时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系里的还是学校里的?”

    结果为,9907男生50多人,我走了一圈,有20多人报名。9907成了科幻协会里的第一大班;我们班同学都知道了我在搞科幻协会;还找到了一个会写毛笔字的会员小H。

    这次行动的意义有三:

    1.给了我信心,让我看到了科幻的基础,同学们一听科幻协会,都愿意报名。虽然后来我感到大多数会员其实并不了解科幻,更多的是因为对大学(社团)生活的新鲜而报名;

    2.提供了一批数字意义上的会员,虽然后来证明数字意义的会员是没有意义的。

    3.小H 后来写了几张海报,这是实实在在的。

    另外,值得一说的人还有几个:

    T ,后来协会征集口号,T 提供了一条“爱科幻无可救药,不爱科幻无药可救”,至今仍印象深刻。

    NobelRed,参加过一次会议,没说什么话,在本版有两篇原创。

    echoIII,参加过一次会议(去自习室的路上被截到了),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通过这次,我跟他认识了,后来一直关系不错,在他和wolfgang的影响下,我开始看动画片(在他那蹭了好多动画片)。

    他们三个是比较有水平的科幻迷,和其他数字意义上的会员还是有点区别的,不过后来也没参加过活动。对此,我很遗憾。

    他们三个都是动漫迷。

(未完待续)

论科幻协会——在2003招新会上的讲话

信区: PopSciFic

标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幻协会03级会长sixue (宋似雪)在2003招新会上的讲话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3年10月08日20:08:1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按:本文是2003招新会上给新会员做的协会介绍,整理过程增加了一些当时没说清楚的地方,删去了一些私下的话题。因为本来就是讲话,所以书面语和口语混在一起,不好意思。

一、协会简介

二、协会宗旨及活动方式

其实,当初我们刚进大学的时候,也对科幻协会有各种遐想,以为是什么样的呢。

以为摇着旗满校园走宣传科幻什么的。但是等我们真正去做的时候,我才去想,科幻协会能干吗?对会员能有什么好处,对中国科幻能有什么好处?

其实社团都有这样的问题,咱们学校很多社团,在网上我们和其他学校的科幻协会负责人也经常交流。其实大多属社团都是一个模式。每年开学,一个会长领着几个骨干去招新,招一批新生,然后办一两次活动,这个过程中,选一两个新生,当接班人,然后这学期就过去了,然后第二年,老生到了高年级,不能搞社团了,就把会长之位传给新会长,新会长领着一帮大二的干部们再招新,再找下一个年级的新生。如此往复。

都是这么一个历程。这个过程就是几个会长和干部锻炼了组织能力,会员也就是参加了一两次活动(有的时候,没通知到,可能一次都参加不上)然后,会长去忙学习,再也不管协会的事了。结果很多社团,老会长还不认识现任会长。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而且,一旦哪一年培养接班人出了问题,这个协会就垮了(当然,很多协会熬不到培养接班人)这样的协会表面上延续下来了,但是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协会了。最多就是留下一个名字,还有一些书。这些有形的财富被继承下来了。可以说,那些书就是科幻协会。

我们不要搞这样的协会。我们不要继承有形的财富。我们要把老生们对科幻的理解对科幻的认识,科幻的知识,这些无形的财富继承下来。这些东西是真正能被你带走的,这是你们的收获。科幻的精神就是我们的科幻协会,我们的宗旨就是要把你细致的培养成一个有水平的科幻迷。

科幻协会的活动方式有五种:放电影,办讲座,沙龙,图书馆,出会刊。

首先说,放电影。放电影这个活动很有用,但是只对协会有用,对会员没用。因为放一次电影就可以招一次新,就可以收一次会费,当然还能锻炼一次会长。但是会员能得到什么?什么也得不到。看电影,将来你们寝室有电脑,你在寝室也可以看,很方便;学校有音像室,不过2块钱,而已;最多就是协会访可能是免费,但是如果算上会费,还不一定。看电影哪不能看?在科幻协会看了一次电影,你就能更深刻理解这个电影了吗?其实看完了就完了,跟自己找地方看没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不搞。

其次是办讲座。办讲座对会员很有用。我把刘慈欣请来(众人惊叹),给你讲一次,你会觉得很有收获。你们别激动,这没什么不可能。北大清华科幻协会成立的时候,请了一排的作家在主席台上坐一溜。

但是,我们这里是合肥。合肥这地方偏僻,请作家很困难。如果请不到作家,那么这个讲座还有什么意思?请个咱校老师?他看的科幻还不一定比。

(此处许一空头支票,内容略)

然后是沙龙。沙龙可是个好活动啊,投资少见效快。科幻协会搞这个最舒服了。但是沙龙这种活动很容易变味。(此处举一例子,例子略)

所以说,单纯空对空,就是让你海阔天空的沙龙,你其实也得不到什么,而且这样的活动还不能持久,很容易厌烦。

所以,我们也不搞(擦掉)(众人轰然)再然后是图书馆。也是讲个例子。(此处例子略)

所以说,我们一个学生社团,你搞图书馆是很困难的,学校图书馆你不还我可以不让你毕业,社团图书馆你有什么强制手段?

所以我们也不搞。(擦掉)不过呢,我们大家手里也有一些科幻书,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多来参加活动,大家混熟了以后私下借,这样比较保险。

最后是出会刊。

Ender’s Game的作者Orson Scott Card写过一本书,叫《如何写作科幻奇幻小说》,其中特别提到,写了小说不要投同人杂志。为什么?因为要作就作最好,要写小说就要奔发表,就要投科幻世界,要不就不要写,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有人说,出会刊有交流的作用。其实根本没有,你想你把小说印成小本在校园里发,你能看到什么反馈意见。还不如发到网上倒是别人的意见马上就能看到。

出会刊也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纪念作用。三十年后,你有儿子的时候,有一天,你在箱子底下翻出一本会刊,你可以自豪地说,想当初我在大学里参加科幻协会,在会刊上发表的小说。

所以,等我们有条件的时候,我们或许会考虑奢侈一下(擦掉)全擦了。那我们干嘛呢?

沙龙(黑板上写上)

其实我们的形式还是沙龙,不过我们这个沙龙重点不在于沙龙本身,而是在回去以后要看科幻小说。只有看了书,讨论才能有内容,而不是扯淡。

目前,我们的活动主要有两个内容:一个是科幻史。世界上有无数的科幻小说,有无数的科幻作家,这些作家的时间顺序是什么,这些作家都有哪些作品,这些作家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可以把我们掌握的知识告诉你。当你想看小说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小说是好小说,你对那些小说可能比较感兴趣。这是你能得到的,对你有用的知识。

还有一个就是读书报告。这是我们的特色栏目,就是会员看了英文版的科幻小说,

然后来讲故事。到目前为止,我们讲了Ender’s Game的续集Speaker for the Dead,还讲了这期增刊上的A Fire Upon the Deep。还有Asimov的长篇The Gods Themselves没有中文版,我们讲了。还有Heinlein的四个雨果奖,双星,有中文版,我们没讲,其他三个我们全讲了,有星河战队,异乡异客和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主人。

三、对会员的要求

首先我们不收会费,大家放心。对你们的要求呢?

1、每次都来。刚才有人说,这个要求太高了,其实并不高,关键我们是一个讲究兴趣的社团,是希望你因为喜欢科幻而参加。而我们实际上每次活动都是要谈科幻的,每次可能都要讲一个故事或者讲一个什么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你错过了,以后我们说到那个地方,你可能就听不懂了。

2、学好英语。首先大学生就是应该学好英语,你还得过四六级呢。而且,科幻最发达的是美国。学好英语可以直接看英文小说,而且很多科幻的资讯,也是要懂英文才看得到的。

3、常上BBS。我们这个协会和BBS结合很紧密,各种协会通知都是发到BBS上的,而且我们得到的各种科幻资讯也会发布到BBS上,而且,BBS上精华区还有大量的电子版小说。(这里给新生简单指点一下,上BBS的方法,略)

四、会员自我介绍及一个小游戏

※ 来源:·瀚海星云 http://bbs.ustc.edu.cn·

总结:个人认为,校园里的科幻协会,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让会员在大学的几年里,每周都和科幻发生“关系”。虽然只是如此而已,但是至少这已经改变了会员的人生。

生成海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